第三方集中消毒供应中心
-
≥ 1套¥5000000.00
国家鼓励第三方企业按照《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软器械消毒中心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也鼓励医院与符合标准的第三方消毒中心开展软器械的洗消合作。
由于院内场地的限制,院内改造难度较大,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消毒中心可以成为承接医院软器械消毒的重要选择,是对医院消毒供应的重要补充和错位发展。
如果医院不愿意将软器械洗消服务进行外包,那就应当要按照《基本标准》相关要求进行设备、设施和场地等方面的改造,否则无法处理软器械。也就是说,在处理软器械的重复洗消,处理场所符合软器械消毒中心相关要求,这与原来存在院内的硬器械消毒中心存在区别,是需要调整和改造的。
目前院内普通医院织物的洗衣房不能承担软器械的处理(洗涤和消毒),不能符合相关标准(YY/T 0506以及消毒供应标准)。
自2018年6月11日公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以来,距离后的期限也就是2019年6月1日,已经是长达一年的过渡期时间。后期限如果企业依然无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能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导致无法取证。
至于是否强制要求停业这属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管理事项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和监管责任。
国家食药监局的相关要求是十分明确的,不存在任何的疑问;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医疗机构依然在使用传统棉布,甚至新采购的依然是棉布的这种行为肯定与国家要求是相违背的。
但是全国范围软器械“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也没有(今年会有多家企业完成取证工作),也可以说是市场原因(供应商自身的原因)或者说厂家证件的合法性未确认,影响了医院采购和使用软器械,同时引发功能性软器械取代传统棉质手术衣存在一定的时间段空隙。这也会影响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
目前也有部分地区食药监部门在审查医院是否执行食药监局对手术衣、手术盖单的使用是否符合YY/T 0506的相关标准。从长期来看(国内有厂家取得软器械产品注册证后),软器械的使用和采购肯定要执行;厂家的产品(软器械)也应该符合YY/T 0506的一系列标准,使用单位可以要求提供产品的检验报告。
国家食药监局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手术衣、手术盖单归为二类医疗器械,“软器械”概念横空出世。紧接着《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正式发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正式确定为医疗机构,纳入行政审批,立设置的医疗消毒中心从此也有了三驾马车(硬器械、软器械、软式内镜三条流水线)。医疗洗消行业开始进行软器械时代、迭代融合发展、洗消一体化趋势来临。
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是指不依托医院内部场地空间,企业自主选址拿地,负责全部建设和运营,向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这属于完全的市场行为,企业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战略,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打造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需要企业负责全部投资,设备由企业采购,消毒服务可以自主定价。该模式从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手续繁多、投资成本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日常运营成本,便于进行规模化扩张,服务半径也更加宽广。
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医院、口腔门诊、医美机构和社康中心等四类医疗机构。医院使用的大量手术器械、诊疗器械及器具等,每次使用过后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口腔科的根管器械、拔牙器械等都需要清洗消毒、灭菌;对医美机构而言,整形手术使用的器械,包括显微器械、持针器、牵开器、吸引器、乳化器、针管刷等等都需要进行消毒;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社康中心数量已经达到3.5万个,基本覆盖主要居民区,社康中心的消毒服务也成为需求来源之一。
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的驱动下,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发展期。从整个产业发展阶段看,该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未来,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将成为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