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人民币直接买,正规套人民币私人收购
-
面议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合法货币。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套人民币中名币济济,不少藏品被誉为藏界的,像“绝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钱币收藏界的名贵收藏品。
按规定,所有的人民币在正背面都标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但只有佳木斯印刷出产的1000元纸币,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原因可能是当时处在战时,通讯不便引起的,因此这也成为套人民币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特殊之处的好注解,也是区别于后面几套人民币的重要一点。还有一张五元的牛图,是一张上面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字样的纸币,也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造成的。
由于当时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初期条件的限制,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不明确。钞票种类多,面额大小差别大。
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小面额只有1元,大面额则是50000元。到套人民币发行后期,1元券几乎退出流通领域。印制工艺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用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以满足解放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变迁
⒈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早见于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
⒉新币,早见于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解放区钞票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⒊中国人民银行券,在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
⒋人民券,早见于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为“人民券”。
⒌人民币,早见于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人民币”这一名称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⒍套人民币,1950年8月为设计新的人民币(指第二套人民币)时,中国人民银行设计方案和组建人员,称套人民币为套人民币。
7.1955年2月,发布《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回收套人民币。兑换比例为套10000元=第二套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