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固废处置公司
-
面议
宣贯新《固废法》促绿色发展
在吴中区大缺港,每天有20吨左右的水草和污泥被打捞上岸。吴中区太湖水草打捞队队长褚泉告诉记者,一旦水草和污泥过多,就会导致区域性的水流无法正常流动。一边是大量难以处理的各类水生植物和污泥,而另一边是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怎样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实现化肥减量呢?苏州的答案是,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探索循环发展。
2020年9月1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新固废法”)正式实施。“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市印发《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苏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等文件,形成了覆盖工业生产、城乡生活、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各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市人大起草《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苏州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进一步细化对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相关规定。同时,苏州市正认真组织编制《苏州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纳入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篇章。
为推动“新固废法”的全面宣传贯彻,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固废法”的立法精神和规范含义,各级及有关部门将学习宣传“新固废法”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各部门结合期间相关管理要求,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全市累计开展防治固废危废培训56场次,培训管理部门人员超1985人次,累计参与企业3.5万厂次,在主流媒体上刊发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的新闻稿件、评论文章6000余篇,开设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直播210余场。在全社会启动了高站位、高标准的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守法氛围。
今年3月29日,苏州市召开苏州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视频会议,会上成立实体化运作的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推进解决有机废弃物治理难题。同时,针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处置、利用等环节,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对过境垃圾联防联控的意见》《关于建立苏州市过境固体废物联防联控执法管理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固体废物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犯罪
“危废转运单一定要按要求填写”“实验室的危险废物也要严格按照规定管理”……连日来,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前往姑苏区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执法服务活动,对医疗机构落实固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就相关要求进行提醒。
今年4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树标提质、结对共建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将通过与医疗机构结对共建的形式,加强指导,进一步规范医疗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放射性废物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工作,落实医疗机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树立环境管理,提升医疗机构污染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后召开的医疗机构树标提质、结对共建工作启动会暨医疗机构培训班上,11家医疗机构分管处室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
2017年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今年,生态环境部再次发出“禁令”,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会同有关部门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2020年以来,共计查扣非法入境固体法废物4561吨,依法退运出境;深入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破坏环境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3万人次,检查企业1.9万厂(次),排查并整治环境隐患12151个,依法查处涉固危废环境违法案件231起,罚款1706万元;共破获涉及固体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危废处置领域风险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2月2日,记者在仁和区某砖厂看到,现代化制砖机“吃”进煤矸石废料,“吐”出烧结自保温砖,并将就近用于建设工程项目,实现工业固废变资源的绿色循环发展。据悉,攀枝花市建筑领域每年消耗工业固废达600万吨以上。
据了解,攀枝花市高度重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绿色建材发展,先后印发了《攀枝花市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措施》《攀枝花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奖励补助、评优评奖等方面,对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引导、鼓励建材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投入,将高钛重矿渣、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用于生产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烧结自保温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板材、石膏砂浆系列产品等绿色建筑材料,鼓励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取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大幅提升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中的使用比例,推动我市建筑业实现绿色发展、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市通过省绿色建材标识评审并取得证书的企业共13家,另有8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中。我市绿色建材标识认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中,取得预拌混凝土二绿色建材产品数量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