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线切割回收选择山东机床回收欢迎选择,山东旧机床回收中心
-
面议
长期面向华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京津唐地区、北部沿海经济区,购销各种车床、铣床、刨床、磨床、冲床、六角车床、压力机、滚齿机、铣齿机、磨齿机、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整体收购立车卧车平磨外磨等大型设备。
从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业,五年来泉州阔步向前。从耗费人力、物力的手工生产模式,到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车间,2014年纺丝车间正式引入机器人流水线,以前人工包装一条线一天三班倒要用56人,包装过程中,需要工人不停来回搬运丝锭,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坏;智能改造后,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以前3个班的工作量现在一人就可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除了节省用工成本、缓解招工难问题,机器人流水线的运输量更大,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外观损伤。陈阿斌告诉记者,因为纺丝的规格有很多种,通过口令输入,机器人可以自动辨别出需要作业的纺位,避免混批的产生。
2013年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拉开制造业“机器换工”大幕。企业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享受到多重改革红利,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对企业智能改造均有奖励。资金补助,加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后节省的人工成本,13条纱锭包装作业线自动化改造的投入,仅需要15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
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四成
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泉州市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工”,率先在全省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0%,平均减少劳动用工30%。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1260亿元。
去年6月,“全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现场会”在泉州召开,全国多地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在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过程中,泉州市积极承接国家决策部署和省支持泉州“数控一代”10条、发展智能制造9条等文件,制定出台了机械装备产业和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17个产业逐一编制发展“路线图”,先期在纺织鞋服及其装备、机床及机器人、建材及装备产业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实施。
近年来,泉州市组织实施“三个一千”推广计划和“21211”工程。其中,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一千套数控装备的生产和应用均超额完成,为企业带来智能制造红利。“21211”工程还在实施中,目标是建设示范企业200个,推广国产工业机器人1000台,培训智能制造技术人才10000名。“数控一代”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泉州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5月11-12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与中国和平利用技术协会在西安联合组织了供需对接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企业分别访问了航天科技集团、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器装备集团的相关企业,参观了主要加工车间,交流了用户工艺特点、设备需求方向、国产机床问题,探讨了换脑工程及智能制造需求。
供需对接活动是在当前国家倡导军民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安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策划的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具体工作,注重深入交流,有针对性并取得实效。活动目的旨在组织企业介绍用户工艺和设备需求,交流机床选型、应用经验和体会,促进国内机床行业与用户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本次活动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梳理设备应用现状,精心准备了交流材料,并由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通过现场考察和交流,密切了供需关系,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对接活动得到和机床企业双方的认可。 就用户企业而言,用户希望机床厂由产品主导型向服务型企业发展,提供交钥匙工程,要求国产机床提高可靠性、关注细节,特别是漏油漏液问题,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提高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就机床企业而言,与会机床企业希望多组织此类活动,表示国产机床与进口机床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有差距,但这几年各企业产品有明显变化和提升,机床企业表态“给机会、有信心”,邀请用户到厂考察、深入交流。
目前,企业早期进口的机床进入问题多发期,维修成本高,这正是国产机床进入用户的关键时期,行业企业应提高产品管控能力,与用户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