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铸钢件任意空间结构节点铸件盈丰铸钢节点
-
≥ 10吨¥60000.00
1、钢结构铸钢节点将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造型美观、维护方便等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的单层网壳的节点要求每个节点都是刚接节点,支撑与主桁架的节点需要设置加劲板,而且几乎所有的焊缝都是焊缝,检测的难度较大。单层网壳结构对材料的利用率较低,用钢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能够节省钢用量,采用铸钢节点对关键点进行结构支撑,关键受力位置增加了壁厚,受力更加合理,整体稳定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该铸钢节点包括:空心球体、第四主管、第九主管和第五主管,空心球体内设置有空心腔,空心腔为一球形腔体和与球形腔体贯通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4个截面为扇形的扩大腔;空心球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吊耳;第四主管和第九主管均位于空心球体的0°纬线上并相对设置,第四主管和第九主管内设置有与空心腔贯通的斜度为4°的通孔;第五主管设置于空心球体的上半球,第五主管和第九主管的夹角为53°;第五主管和第四主管的夹角为127°;第五主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槽,连接通槽为一半球状槽体和与半球状槽体贯通的柱形通孔,柱形通孔贯通空心腔。
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空心球体0°纬线上的支管和第十一支管,支管和第十一支管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第十一支管和第九主管的夹角为75°;支管和第四主管的正视夹角为67°。
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空心球体0°纬线上的第七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七支管和第五主管的轴线重合;第七支管和第五主管的正视夹角为52°。
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六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六支管和第五主管的轴线重合;第六支管和第五主管之间的正视夹角为101°。
7、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三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三支管和第四主管的轴线重合;第三支管和第四主管的正视夹角为81°。
8、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八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八支管和第九主管的轴线重合;第八支管和第九主管的正视夹角为70°。
9、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二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二支管位于支管和第四主管之间,第二支管和支管的夹角为20°,第四主管和第二支管的夹角为47°;支管和第二支管的正视夹角为51°。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十支管,从空心球体顶部俯视,第十支管位于第十一支管和第九主管之间,第十支管与第十一支管的夹角为30°,第十支管与第九主管之间的夹角为75°;十一支管和第十支管的正视夹角为62°。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铸钢节点用于双层空间的大跨度结构使用,其在空心球体的赤道线上设置有两根相对的主管,并且在顶部设置有一斜向主管,下部和中部采用多根支管进行连接支撑;且将第四主管和第九主管的内部通孔设置为与空心腔贯通,将第五主管设置成一半球状槽体和柱形通孔与空心腔贯通,在关键受力位置增加钢管的厚度,受力更加合理,整体的稳定性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包括: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内设置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为一球形腔体和与所述球形腔体贯通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4个截面为扇形的扩大腔;所述空心球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吊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空心球体0°纬线上的支管和第十一支管,所述支管和所述第十一支管之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十一支管和所述第九主管的夹角为75°;所述支管和第四主管的正视夹角为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空心球体0°纬线上的第七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七支管和所述第五主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七支管和所述第五主管的正视夹角为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六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六支管和所述第五主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第六支管和所述第五主管之间的正视夹角为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三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三支管和所述第四主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支管和所述第四主管的正视夹角为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八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八支管和所述第九主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第八支管和所述第九主管的正视夹角为7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二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二支管位于所述支管和所述第四主管之间,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支管的夹角为20°,所述第四主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夹角为47°;所述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正视夹角为5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还包括位于空心球体下半球的第十支管,从所述空心球体顶部俯视,所述第十支管位于所述第十一支管和所述第九主管之间,所述第十支管与所述第十一支管的夹角为30°,所述第十支管与所述第九主管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十一支管和所述第十支管的正视夹角为62°。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空间大悬挑结构用铸钢节点,其能够节省钢用量,采用铸钢节点对关键点进行结构支撑,受力更加合理,整体稳定性强,该铸钢节点的空心球体内设置有空心腔,空心腔为一球形腔体和与球形腔体贯通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4个截面为扇形的扩大腔;空心球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吊耳;第四主管和第九主管均位于空心球体的0°纬线上并相对设置,第四主管和第九主管内设置有与空心腔贯通的斜度为4°的通孔;第五主管设置于空心球体的上半球,第五主管和第九主管的夹角为53°;第五主管和第四主管的夹角为127°;第五主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槽,连接通道为一半球状槽体和与半球状槽体贯通的柱形通孔,柱形通孔贯通空心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