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郎窑红瓷器
-
面议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了解康熙青花应该说不是很难的,清代后期的人曾经对本朝的青花做过总结,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康熙坐稳江山以后开始注重官窑瓷器的烧造,派遣督陶官亲自到景德镇,于是青花在这时候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下子就跃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高峰。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以康熙中期青花瓷器为。怎么能断定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时期的?我依据的是青花上的画风:梅瓶上的鸟是翻着白眼的,样子跟“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一模一样。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是明室后裔,出身,明亡清兴,他内心是不平衡的,所以他对社会不满,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比如他画的鹿、鱼、鸟,都是翻白眼的。朱耷还有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他长期生活在江西景德镇。我们看到这样一件枯枝花鸟梅瓶,能够想象在清初的时候,在康熙那样一个时代,文人是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并如何逐渐接受的,因为朱耷跨越了当时的新、旧两个时代。所以说,了解一件文物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背景。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清代康熙御窑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产工巧之技的特点,华贵绚烂,匠心韵。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珐琅彩、粉彩、颜色釉、斗彩争相并映。康乾盛世,器物无一不昭显着帝国的物富民丰,工巧技艺,繁华绚丽的盛世风华。
彩瓷,即带有彩绘装饰的瓷器,包括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此部分主要介绍釉上彩及斗彩。釉上彩,顾名思义,彩在釉之上,即在已经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各种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再入彩炉低温烘烤而成的彩色品种。清代釉上彩瓷和斗彩瓷在明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
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批精美的彩瓷,既有延续明代传统的品种,如五彩、素三彩、斗彩等,也有新创烧的品种,如粉彩、珐琅彩。康熙朝彩瓷以浓烈、明快而富于节奏的色彩给人以很大的冲击力,呈现出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时代审美风尚。
康熙御窑瓷器,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特别是在清代达到了瓷业水平的高峰。康熙御窑瓷器承前启后,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烧造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初期,经历顺治时期的过度,到康熙年间中央政权已经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逐渐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清为了安抚民心,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尤其是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相对的减轻了对农民和手工业工匠的约束。
康熙中期开放海禁,贸易瓷器和国内所需日用瓷器的大量生产,使得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的兴旺,而且官窑、民窑的互相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品种不断创新。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姿的五彩、刻意求真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珐琅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