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鉴定价格
-
面议
陶瓷鉴定是文物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不单纯是鉴定其真伪,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断时代,二是识窑口,三是辨真伪,四是评价值。项有些内容相互交叉,性质近似。第四项则主要是评价陶瓷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定陶瓷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科学手段确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真伪和价值;二是凭借考古和实践经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断定其时代、窑口、真伪和价值。科学手段需要借助于科学仪器和精通知识的技术人员方能进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鉴定古陶瓷的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依据上述三方面提供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便可摸索出规律。
陶瓷作伪起源于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盛;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又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大有超过民国之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在大地上进行疯狂的掠夺。文物珍宝当然不能逃脱此厄运。但传世品和出土文物毕竟有限,于是乎,制作假古董的行业便应运而生。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假古董作了多少,至今没有人能统计出详细数字。但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明了热释光断代法,用这种科学方法测定,国外某个收藏中国唐三彩甚多的有名的大博物馆,其唐三彩几乎全是伪品。由此可窥,作伪数量之一斑。
烟熏。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新仿的陶瓷悬挂于厨房灶的上方,任凭其烟熏火燎,待一定时间后,也会得到满意的效果。鉴定这类陶瓷的要领是仔细辨认其油腻痕迹,真者无油痕,伪者多发黄,且有油质感。
五是复烧。将新仿的陶瓷裹上泥土,放入窑中复烧。外裹的这层泥土中混有一种黄土中的结核石,这种结核石粉碎后掺入土中,再配上微量的酸和水,放入窑中烧至700-800摄氏度即可。这种方法是当代新发明的,使用不到10年,效果较为理想,既可退去浮光,又可咬上土锈,迷惑了不少人。但仔细观察,其土锈仍是呆板,过于做作。
旧胎新彩:这种作伪方法也称后挂彩,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在旧物的白釉上加彩装饰,使之成为五彩、粉彩、斗彩等名贵品种。这种方法多选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白釉瓷器加工。二是将旧物的釉磨掉后加刻暗花,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釉彩绘装饰。如传世品中有将嘉靖白釉瓶磨釉后再刻暗花,施釉烧成后再加五彩的。还有将康熙瓷器磨釉后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绘墨地三彩的。此外,尚有将旧物直接施上颜色釉的。如传世品中,有将成化青花盘挂上红釉的;有将万历青花盘挂上绿釉的;更多的则是在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白釉器上挂黄釉或其他颜色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