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从事报废公交车厂家
-
¥3000.00
从世界辆汽车诞生开始,汽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一个人有生老病死一样,汽车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汽车在使用一定年限和行驶一定里程后,由于零部件和各总成的磨损、自然老化和汽车技术使用水平等原因会造成整车性能下降,使用成本增加,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加大。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在使用到一定期限后,其安全性能会随着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的增加而逐步明显地下降,从而存在各种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汽车换代年限一般为:美国汽车的使用年限平均是7.1年;法国是9年;德国是5-6年;意大利规定是8年;日本是一般可行使40万km,但多数只行使了4-5万km、4-5年就处理了,或卖给二手车经销商,或废弃,只有很少汽车使用到10万km、10年左右。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汽车仍属于消费品,汽车报废的观念还未得到大众普遍接受。如果不对汽车采取强制报废,我国报废汽车的管理将会十分混乱。所以我国结合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及车辆状况,对汽车实行强制报废制度。
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
第九条 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对回收的报废机动车,应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收回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将注销证明转交机动车所有人。
《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样式由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
第十一条 回收的报废机动车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拆解;其中,回收的报废大型客车、货车等营运车辆和校车,应当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解体。
第十九条 未取得资质认定,擅自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的,由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没收非法回收的报废机动车、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和其他零部件,没收所得;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所得不足5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没收非法回收的报废机动车、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和其他零部件,必要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随着汽车的逐渐发展,以及汽车价格也不断便宜。越来越多的汽车流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正因为汽车的不断更新,使得产生越来越多的报废车。相信不少车主可能对于报废车不是很了理解,以及如何处理报废车。
所谓报废车就是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且无法修复、依照规定强制报废的车辆。
前期为了防止拼装车上路,相关部门因此对汽车5大件采取严格的销毁政策。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经济的突显,拼装车的生存空间几乎不存在了。于是,2019年6月1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不仅取消了回收企业数量控制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强制回炉销毁的规定,拆解的“五大总成”具备再制造条件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出售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这也符合目前车市发展的新阶段特征。
近年来,汽车回收利用行业正在飞速发展,由于社会资本对于行业的普遍看好,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兼并重组、融资和上市等现象在汽车回收利用行业正频频发生。
汽车经销商集团也是未来渗透到报废拆解行业的参与者。大集团的二手车和维修的数量大,有强大网点支持,对拆车件的需求和翻新能力也强。
在汽车市场逐步成熟、汽车产品更新换代日趋加快的情况下,简单的报废车重组销售的案例已基本不会出现。面对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报废量快速增大,汽车报废新规定对行业的促进意义。
近日对外公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从资质认定和管理、回收拆解行为规范、回收利用行为规范、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细则》旨在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
为贯彻《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如实记录本企业回收的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等主要部件的数量、型号、流向等信息,并上传至报废机动车回收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细则》还明确,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建立报废机动车零部件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数量、型号、流向等信息,并录入“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应用服务”系统。同时,《细则》还重申,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拼装机动车。
“严格控制拆借零部件的修复再制造和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可追踪,是规范发展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重要保障。”贾新光认为,国家放开汽车发动机等总成零部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可以对废旧车辆回收利用带来好的效益和一定的利润,还可以激发企业自行主动进行回收拆解再利用的意愿。同时,也将有助于激发报废机动车回收市场的活力,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