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特色小镇认证方法,特色小镇认证程序
-
面议
指导龙潭乡制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目标,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发展以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线”农旅产业融合生态文旅线;以有机蔬果生产示范带和有机食用菌生产示范带为核心的“两带”有机种植带;以有机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为核心的“三区”中药材种植布局。
坚持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融合,促进农旅两大优势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龙潭乡将有机产业发展引上新高度,并将当地农业产业建设扩展为农村整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势必带来当地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变化。
再进一步地分析特色小镇的就业人员构成,可以发现,除了为镇区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外,特色小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和西南云贵川地区。127个特色小镇(5个数据缺失)平均带动周边农村人口就业高达10385个,占全部就业岗位的39%。显然,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镇区人口规模的分布特点来看,规律性不是很明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有人口大镇,也都有人口小镇。沿海镇区人口规模大的镇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16.01万人,小的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888人。内陆镇区人口规模大的镇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北泉镇9.74万人,小的镇是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300人。127个镇(5个数据缺失)的镇区人口平均规模是2.74万人。
从各方面特征来看,127个入选的特色小镇的差异性明显,展现了我国各种类型的小城镇特征,但的差异性同时也是我们当下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大问题所在。贫富差异、地形差异、规模差异、区位差异、文化差异等都使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制定困难重重。即便是当下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产业小镇,供给侧创新)而言,能够学习复制的省份和地区也是非常之少。因此,“因地制宜,产城融合,探索创新”虽是老话,但对于当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而言,仍然是受用的。
天津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
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是一个古镇观光、农业观光体验、餐饮与纪念品消费类型的特色小镇,小镇依托镇中文化旅游拉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发展融合生产性、生活性、娱乐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杨柳青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遵循“规模要大、档次要高、内容充实、运营”的原则,高起步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与投资大家、与文化旅游及开发企业接洽,组织又专又精的经营团队,充分挖掘出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弘扬和发展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大院文化,将特色文化与千年古镇的城市化建设有机融合,带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切实提升千年古镇的城市品位和历史韵味,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端起步、大手笔投入、化运作”,加快实现“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真正打造高起步、高标准、次的全镇域旅游特色小镇,切实助推西青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发展、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