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5-6-7-8公分石榴树产地报价
-
¥45.00
树冠内分枝多,嫩枝有棱,多呈方形。小枝柔韧,不易折断。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旺树多刺,老树少刺。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
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2cm,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
长枝插:多用于直接建园或庭院内少量繁殖。定植点挖直径60厘米至70厘米、深50厘米至60厘米的栽植坑,坑外用腐熟土杂肥5公斤左右再与表层土混合备用,每坑插2至3支1至2年生80厘米至100厘米长的插条,插条与地面夹角成50度至60度,插入坑内40厘米至50厘米深,然后边填土边踏实,后灌水并修好树盘,覆盖地膜或覆草保墒。
栽植:
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或换盆。地栽应选向阳、背风、略高的地方,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选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混合的培养土,并加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栽植时要带土团,地上部分适当短截修剪,栽后浇透水,放背阴处养护,待发芽成活后移至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
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等地。在伊拉克出土距今4000多年地皇冠上,有精美的石榴图案,足见其栽培史源远流长。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先植于上林苑,骊山温泉一带。西晋时,石榴赋大兴。潘岳《安石榴赋》:“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南北朝时,出现石榴诗,石榴裙。自古石榴为吉祥物,它象征“多子多福”。唐代,流行结婚赠石榴的礼仪,并开始有“石榴仙子”的神话传说。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开始盛行石榴对联,谜语。金元时,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开始普及。宋代人还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的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明清时,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节,于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俗。2000多年来,石榴不断南下东进,在各地扎根,开花,结果。现代石榴文化越趋发达,临潼有了“石榴城”的雅号。
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安国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国指塔什干)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中国的石榴在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为什么不种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
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
张骞得石榴种,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在当时的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据汉上林令虞渊追忆,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达三千株,内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后又命人将石榴栽植于骊山温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