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大科鉴
-
面议
釉是覆盖在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用石英、硼砂、长石、粘土等混合研碎,加水制成,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
釉按配料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食盐釉;按配制方法可分为生料釉、熔块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结晶釉、变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等;按坯体种类可分为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等。陶瓷中所用的主要有长石釉和石灰釉两大类。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古代的白瓷是接近无色的透明釉。
古陶瓷釉色有哪些?
1、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800度窑温烘烤.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故名.见于宋代。
3、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脱落.早见于唐代。
4、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烧造出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
5、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底温度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故名,始于明成化年间。
6、开片,既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7、青花,釉下彩品种,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1280--1320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
釉的产生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
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坯体釉的厚度有0.1厘米,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种类按性质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800--1100°C烧成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是元朝蒙古民族人喜欢,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现代的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彩陶又称“彩釉陶”。彩陶釉色丰富,既有20余种单色釉,茶末釉、金星釉“雨点红”等变色艺术釉,用其装饰的日用器皿、花瓶花插、彩釉衣架及工艺陈设品,使人赏心悦目,被称为“穿着华丽衣裳的陶器”。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